Omicron真的流感化了嗎?專家說現在還太早!
最近大家是不是覺得疫情好像沒那麼恐怖了?根據指揮中心最新統計,全台99.6%確診者都是輕症或無症狀,連台大公衛團隊都預測,最快7月後可能參考歐美國家做法,把新冠肺炎當成「流感等級」來監測。但先別急著鬆懈!多位第一線醫師提出警告…
病毒變弱≠沒危險!3個關鍵看懂「流感化」真相
1. 傳染力是流感的3倍起跳
雖然Omicron死亡率降到0.09%,但它的傳播速度超級驚人!最新BA.2.1變異株傳染力比原始株再高30%,1個人就能傳給10-12人,比流感的1傳2-3人厲害太多。
2. 重症率仍是流感5-10倍
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強調,就算未來流感化,新冠肺炎的住院風險還是比流感高5到10倍。德國病毒學家更分析,至少要讓多數人反覆感染好幾次,才可能建立足夠的黏膜免疫。
3. 病毒變異仍是未知數
日本研究團隊發現,Omicron會「專門攻擊支氣管」卻較少侵入肺部,這可能是症狀較輕的主因。但誰能保證下個變異株不會又回頭攻擊肺部?這才是專家最擔心的不確定因素!
輕症轉重症的6大隱藏警訊
台北慈濟加護病房主任蘇文麟透露,最近收治的案例中,有患者前三天只有微燒,第四天卻突然惡化!除了大家知道的呼吸困難、血氧低於94%,這些症狀也要特別注意:
⚠️ 持續高燒超過48小時
(就算吃退燒藥也壓不下來)
⚠️ 簡單走路就喘到不能說話
(比如從客廳走到廁所就喘)
⚠️ 整天完全吃不下東西
(連喝水都想吐就要小心)
⚠️ 收縮壓突然低於90
(家裡最好備有血壓計)
⚠️ 意識模糊叫不醒
(家人要定時確認清醒狀態)
⚠️ 嘴唇/指甲發紫
(代表血液含氧量嚴重不足)
高風險族群必學3招自保
宜蘭基層醫師王維昌提醒,65歲以上長輩、BMI>30、有三高或癌症病史的人,只要快篩陽性就該做這些事:
- 立刻預約視訊看診
不要等症狀出現,把握黃金5天內取得抗病毒藥 - 準備「症狀紀錄表」
每4小時量一次體溫、血氧、血壓,發現異常馬上通報 - 備妥緊急送醫包
放健保卡、常用藥清單、換洗衣物,隨時可拎了就走
流感化過渡期該怎麼生活?
台大公衛團隊建議,未來防疫重點會放在:
- 重點族群定期追加疫苗
- 建立定點醫師通報系統
- 保留20%專責病床應變
一般民眾可以這樣調整:
✅ 維持每周2次快篩習慣
✅ 隨身帶「防疫急救卡」
(寫血型、慢性病、緊急聯絡人)
✅ 參加社區篩檢站演練
✅ 學習基本生命徵象量測
醫師最後提醒:「別被低死亡率騙了!醫療量能吃緊時,就算只有萬分之七的重症率,也可能壓垮急診系統。」做好個人防護,才是幫醫療人員減壓的最好方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