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罩挑選眉角多!醫師教你正確防護5步驟
最近走在路上發現,台灣人戴口罩的頻率越來越高啦!不只是防疫需求,更多人是為了對抗空汙PM2.5。但你知道嗎?路邊機車族常戴的棉布口罩,其實根本擋不住最危險的細懸浮微粒…
▌口罩材質大比拼!3分鐘看懂防護力差異
1. 醫療級口罩:日常防護基本款
- 過濾效果:約80%(正確配戴時)
- 適合情境:通勤、逛街等日常使用
- 致命缺點:臉型不合就破功!鼻樑沒壓緊等於白戴
2. N95口罩:高風險環境必備
- 真實防護力:95%以上
- 使用時機:醫院高風險區、嚴重空汙日
- 隱藏問題:戴超過2小時會頭痛!呼吸不順還可能頭暈
3. 防霾專用口罩:CNS認證分級制
- 最新標準:A級(嚴重汙染)到D級(輕度汙染)
- 選購秘訣:看環保署空品監測數據對照
- 特殊設計:多層過濾結構,呼吸閥設計更舒適
▌破解5大口罩迷思!這些做法反而更危險
迷思1:雙層口罩效果加倍?
- 真相:密合度下降35%!兩層醫療口罩反而讓邊緣漏風
- 正確做法:選單個密合度高的口罩,鼻樑條要確實按壓
迷思2:活性碳口罩防護力更好?
- 實際情況:過濾PM2.5效果相同,但能吸附有機氣體
- 適用時機:騎機車聞廢氣、噴油漆時使用
- 注意事項:開封後48小時失效!變薄變硬就要換
迷思3:棉布口罩可水洗重複用?
- 實驗數據:洗3次後過濾效果剩不到50%
- 機車族慘案:擋得住灰塵擋不住PM2.5,鼻孔不黑但傷肺
迷思4:口罩要每天更換才有效?
- 醫師建議:沒髒沒異味可重複使用
- 關鍵指標:呼吸阻力變大就該丟棄
- 特殊情況:打噴嚏弄濕要立即更換
迷思5:兒童戴成人口罩沒關係?
- 隱藏危機:密合度差讓防護力歸零
- 挑選要點:選擇專用尺寸,耳帶可調式最理想
▌口罩正確戴法圖解!4步驟提升防護力
- 鼻樑片要完全貼合:用雙手指腹按壓成「ㄑ字型」
- 拉開皺褶包覆下巴:口罩下緣要蓋過下巴骨
- 檢查邊緣密合度:說話時口罩不應上下移動
- 耳帶鬆緊要適中:可加掛繩調整器減輕壓力
▌特殊族群這樣選!不同需求口罩推薦
- 機車通勤族:FFP1等級口罩+可換濾片
- 慢性病患者:帶呼吸閥款式減輕負擔
- 戶外工作者:CNS認證A級防霾口罩
- 過敏兒首選:立體剪裁醫用口罩+每日更換
最後要提醒大家,戴口罩時「憋氣調整」是關鍵!很多人邊呼吸邊調整,反而把髒空氣都吸進去了。記得調整前先閉氣,才能發揮最大防護效果喔!